深空摄影的萌新反面指南——器材坑

最近一个月西雅图终于天晴了。之前吃灰两年的深空设备也终于有了用途。但我是从hard模式入坑的,折腾了一个月之后感觉非常痛苦。有很多教训可以分享。看网上的教程大都是正面的教程,比如如果跟着我做这样的步骤,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果。但学习的过程中反面的教训也是很重要的,比如看到这个问题知道是这个原因,这样解决。这样的教程网上似乎很少,所以我开了这样一个系列,希望可以帮到像我一样踩坑的萌新们

Final image

市区曝光1小时的结果

大望远镜坑

萌新们,尤其是工作以后不太缺钱的萌新们,看到卖望远镜的网站,哇10寸牛反,8寸折返,这么便宜。这个折射口径小怎么还这么贵。买大的!也不是说大望远镜不好,只是大望远镜的坑更多,更难入门,对萌新不友好。比较建议先从小镜子入手,把兴趣培养起来了再上大的。更具体地说,里面的坑主要有:

不同原理的望远镜有不同的参数和优劣,适用的场景也不一样。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参数是口径和焦比(就是摄影里面的光圈)。口径越大,分辨率越高。焦比越小,镜子越"快",也就是成像越亮。望远镜的口径是定死的,但焦距是可以通过改变焦比改变的。一个例子是星特朗的8寸折返C8,口径大约是200mm,焦比是10,所以焦距是2000mm。但如果你买一个2.5x的增倍镜,焦比就变成了25,焦距也变成了5000mm。如果买一个0.7x的减焦镜,焦比就变成了7,焦距是1400mm。甚至如果买了一个HyperStar(一种超级减焦镜),焦比就变成了1.9,焦距是380mm。此外对深空摄影来说,光有焦距也是不够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参数是成像圈(准确地说是传感器的幅面),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视野的大小。比如100mm的焦距配上1寸底,视野和270mm的焦距配上全幅传感器是一样的。这在事先做计划的时候很有用。

那大望远镜有什么坑呢?主要是以下几个:

  1. 望远镜大,可能是因为同样焦比口径大了(比如从C6折返升级到C8折返)。相应的焦距也长了。焦距长了对赤道仪的跟踪或者导星的过程中的一点点小误差都会更加敏感。比如可能原来200mm的时候看着圆圆的星点,到了400mm就有点拖线。
  2. 望远镜大,也可能是因为焦比提升了(比如从400mm焦距f/5折射镜升级到8寸RASA 400mm口径 f/2焦比,焦距不变,焦比提升)。焦比的提升固然是一件好事,但这也意味着它对各种机械上的瑕疵更加敏感,尤其是光轴和对焦。可能在f/5下面看着不错的光轴和对焦,到f/2下面就发现各种慧差失焦,所以要出片上来要学怎么精确调光轴和对焦。
  3. 望远镜大了就更重了,对赤道仪的压力就更大。可能原来赤道仪带个6磅的折射镜轻轻松松,导星20min单帧随便来,升级以后一下压上去一个13磅的C8,5min单帧都要看人品,拍个十张只有六张能用,其他都是各种导星乱跳。
  4. 望远镜大了也更招风。可能大风天人家的小折射稳稳当当,大口径C8被直接掀翻。。返厂修比买个新的还贵。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Broken telescope

好吧其实这个不是被风吹的

大相机坑

类似的,相机也有求大求全的倾向。虽然因为相机更贵一些,相对更好一些。所谓底大一级压死人,相机幅面的增大对信噪比其实是相当有好处的。还是之前的例子,100mm+1寸底和270mm+全幅相比,虽然视野相同,焦比相同,但全幅的进光量就是比1寸大2.7*2.7=7.3倍,信噪比也更高。但这也是有代价的。一般成像圈更大的望远镜更大更重,所以对赤道仪的压力更大。同时为了维持视野相同,焦距也要增加,对赤道仪的瑕疵也能看得更清楚。二者一正一反,对赤道仪的压力指数上涨。同时因为幅面大了,各种像差也难修正了,对光轴等等的问题看得也更明显了。总之一下冒出来很多技术问题要处理。

Cameras

大赤道仪坑

赤道仪可以说是整个天文摄影器材中最关键的一环。其他的东西出问题了都好debug,平场挂了就重拍,光轴歪了就调。但跟踪导星出问题了要花n久调试还不一定能弄出来。所以赤道仪一定不能省,省了的下场就是前面说的拍十张只有六张能用,各种诡异的导星曲线。而且赤道仪达不到望远镜的要求的症状其实很subtle,比如可能就噪音大点,耗电多点,导星稳定性差点,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界限说满足这个症状就说明赤道仪太小了。有时候还可能都觉得这赤道仪工作得挺好的啊。一般的原则是所有载重,包括主镜,抱箍,导星,相机,不能超过赤道仪标称最大载重量的60%。满足这个要求一般比较保险了。如果发现导星不稳定等情况,不妨换一个同焦距的小镜子上来试一把。比如我就是从C8 HyperStar换成了71mm APO发现导星稳定性有了质的飞跃,才反应过来之前的赤道仪太小了。

但对萌新来说赤道仪太大了也不好。因为每次搬上搬下,组装拆卸实在是太麻烦了。我的赤道仪还算是比较轻的,本体10磅,配重10磅,三脚架10磅。就这样刚开始的时候出摊都要犹豫半天。到了后来非常熟练的情况下,到了公园也要花半小时左右才能完全调整好,开始曝光。所以轻便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那萌新推荐入门的器材是什么?

  • 一个小折射镜。比如60-75mm的口径都可以。这样的镜子的焦距在400mm左右,配合APSC或者1寸的相机可以拍很多东西了。折射镜不用调光轴,抗风,轻便,平场方面也没有坑,很适合新手。
  • 一个彩色相机。黑白相机对新手非常不友好,下一轮我们再细说。一般可以用现有的数码相机,也可以买一些带制冷的OSC(One Shot Color)天文相机。
  • 一个载重尚可又不失轻便的赤道仪,最好带goto。比如我用的是艾顿的CEM25p,10磅的重量可以载重27磅。相当划算了。如果用的是更轻便的数码相机,完全可以用更小的赤道仪,比如艾顿的iSmart EQ+。11磅的最大载重架一个5磅的镜头+机身+迷你导星镜,还是很稳的。我的另一个用来带上飞机的赤道仪SkyGuider Pro(艾顿大星野)就不是很推荐。虽然它的各项指标都非常优秀,实测甚至可以100%满载5分钟导星不拖线,但是没有goto真的很不友好了。
  • 一个控制系统。这里我用的是振旺的ASIAir Pro盒子,真的非常方便了。就是把赤道仪,导星镜,主相机和这个盒子接起来,然后就可以在手机app上控制了。虽然理论上电脑也可以做到所有功能,但一方面电脑的供电是个大问题,一方面举着电脑看对焦/光轴也还是非常痛苦。所以我觉得盒子还是比较适合萌新的。电源管理我用的就是带12V输出的充电宝,撑一个晚上没问题。

诶?至于我当时是怎么入门的。。小mount CEM25p+大镜子C8+超快焦比HyperStar+黑白相机,每天都非常痛苦,折腾了很久才把坑趟差不多了开始出片。。

Comments